本文整理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经联养老产业顾问周燕珉教授在2019年5月11日第二届全经联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康养设施的空间环境设计》。
如今,不管是老年社区还是CCRC (Continuing CareRetirement Community持续照料退休社区),都会带有康复和养护的功能,所以今天我就围绕康养区域应该如何设计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主要包括:一,我国康养设施空间环境的问题;二,国外康养空间环境的经验总结;三,国内康养空间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一、我国康养设施空间环境的问题
问题1:对康养空间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设计师对老人的康养需求认识不足,设计出的康养空间千篇一律——布置有大量的健身器械,十分形式主义,就像左边图片中的那样。现在,不论是公建还是私营的养老设施,都认为健身器械数量足够多才能体现出空间康养能力足够高,否则,很难向老人家属或参观者表现自己的康养水平。实际上,这些器械的使用率并不高,不是说它们没有用,而是不需要照片上的这种类型。去老人院参观的时候,我们能够经常发现:老人喜欢坐在角落里或者器械旁边聊天,并不像青年人一样爱好健身,充分使用这些器械。
右面这张照片是日本常见的康养空间——老人们都坐在板凳上,有专人带着他们做康复活动,这种空间设计就是适宜老人的。因为老人的身体状况本来就比较虚弱,常规的健身器械对于他们来说很难使用,而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丰富的活动和相应的空间或设备,所以只有在设计过程中认识到这一问题,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老人康养需求的空间。
问题2:面积配比不当
康养空间到底需要多大呢?有些设施面积不足,摆上器械之后空间局促,像展示厅一样,难以开展康复活动,就像左边照片中的那样;而有些则是规模过大,室内布置不当,使用效率低下。实际上,康复空间确实适合做大一些。一方面,大空间的情况下,一个康复师可以同时带领多个老人做康复活动,效率比较高;而设计成一间一间的单独小房间时,康复师的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康复活动过程中老人会感受到身体的疼痛,大空间的情况下,老人能看到他人的状态,进而相互激励,保持精神振奋;而小房间时,老人缺乏同辈间的比较,很可能难以坚持,需要他人劝说和鼓励,无形中加大了康复师的工作难度和负担。
右边照片显示的是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一个康养设施,空间面积足够大,但问题在于这个项目是体育馆改造而来,空间太高,为了满足康养对舒适空间温度的要求,就需要大量的空气调节,即使人数较少时也需要开很长时间的空调,大大增加了设施的运营成本。
问题3:室外康养空间缺乏设计与维护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绿化就是为了美观,因此种了很多花草树木,密密麻麻,但是人们却很难利用这个空间,甚至难以到达。对于康养设施而言,我们应该建立起用绿化环境帮助康复的思想,让这些室外空间不再只是一个视觉享受的庭院,而是成为老人能够通行、停留和活动的康复场所。
问题4:室外康养空间存在安全隐患
像右边照片展现的那样,在康养设施的室外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总希望做出一种园林的效果,总认为铺一些小碎石就变得很自然、很园林——不仅在现实中让视觉感受更丰富,而且在图纸表达上也比单纯的柏油马路更有层次性。然而,小碎石铺道实际是给老人行走带来了困难,因为有时候石头不平整,拐棍、轮椅经过时声音很响,而且容易绊倒,所以,就算图面效果好看我们也不能做成小碎石路,而应该做成平整安全的柏油路,方便老人行进。现在,软胶地面也很流行,也很合适老人散步和锻炼,但是价格比较高,可以在重点区域使用。
再看左边那张照片,设计师在室外设计了寓意很好的金水桥,一方面是为了打造形式,另一方面也是试图满足老人怀念旧时场景的心理需要;但是,这种设计却已经和功能完全脱节,没有任何实际用途,还浪费了空间和地段;并且在下霜或下雪后,这样的拱形桥桥面非常湿滑,难以通过,甚至不如台阶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另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是路面有非常细微的高差起伏,弧度变化不太明显,在下霜或者下雪之后,老人误以为可以安全通过,结果微小的坡度加上湿滑的表面仍然容易造成老人滑退甚至跌倒,导致老人受到伤害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问题。
二、国外康养空间环境的经验总结
经验启示1:应用“安全有障碍”的空间设计理念
如今,我们提倡无障碍设计,总认为无障碍就是要把所有的空间做得平平整整没有任何阻挡,这种想法实际是很片面和保守的。在参观国外的康养空间时,我们发现,他们有一个很好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那就是“安全有障碍”,通过设置一定的“障碍物”来训练老人的活动能力,延缓他们活动能力的退化。比如,我的父亲原来住在三楼,没有电梯的时候他能够坚持爬上去;可是后来搬了有电梯的楼房,就逐渐缺乏了爬楼梯的锻炼,于是想爬的时候才发现再也爬不动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平坦空间供老人坐轮椅时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也要故意设置一些“小障碍”,让老人每天都有一些锻炼,不至于造成行动能力的过快丧失。
左边是我们在参观日本梦之湖日间照料中心时拍的照片,他们就在空间中做了这样一个楼梯——上面标着“富士山”,台阶贴着的小白条上写着“加油”“冲上去”等鼓励的口号,旁边的扶手一侧是软性的绳索,于是,老人就在这种模拟爬山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当然,空间中还有电梯,但是仍然设计了这个楼梯,就是希望老人能够多活动、多训练。
右边是日本千里康复医院的照片,他们在主要的康复空间里也做了一个楼梯——不是采用常规的康复器械来锻炼老人,而是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楼梯让老人得到训练。在这种真实的“现实”场景中,因为参观者或工作人员来来往往,所以老人就需要适应和习惯别人的目光,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不再感到自卑和畏缩,重新回到一种正常的生活氛围之中。这才是真正让老人重拾自尊的康复理念。
经验启示2:开发丰富多彩的康复游戏
如果我们每天用器械来锻炼老人,规定时间和训练次数,就像安排作业一样,老人就很容易感到怠惰和疲倦,而且这种方式对老人的毅力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我们把康复和游戏融合在一起,就像上面图片表现的那样,让老人在游戏中达到康复锻炼的目的,同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一举两得。有时候,还会给他们设计专门的游戏币,鼓励老人多参加康复游戏来获取游戏币,在积攒游戏币之后可以用来喝咖啡、看电影等,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会产生竞争意识,主动进行锻炼,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身体机能。
经验启示3:促进老人“五感”认知恢复
对于失智老人的康复而言,很多时候可以通过建筑设计中的一些巧妙手法,采用一种探索的、主动的、非命令的方式来重新唤起他们的感官认知。上面的照片是我们在日本参观时拍的照片,院长在给我们讲解小亭子的精妙之处——亭子的顶部设计了几个三棱镜,阳光照射之后可以形成彩色的光斑,老人过去之后就会想:这是什么东西?怎么以前没见过?这样一来,老人就会觉得每天去院子都能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从而产生了交谈的话题并且训练了他们的感官活跃度。
经验启示4: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上面的照片是日本的一家康养中心,可以看到,老人们在干家务活、叠被子、给榻榻米扫灰、刷碗。
老年人跟青年人的康复训练目的不一样,并不是为了回归社会工作,而是希望老人回家后能尽快适应居家生活,尽可能地生活自理。就像我前面讲到的那个楼梯,也是为了老人今后出门去商场不可避免地遇到台阶时能够从容和有能力地去面对,既是减缓家人亲属的照顾负担,更是帮助老人过上有尊严的自理生活。
经验启示5:提倡回归社会环境的康养理念
上面是我们在日本调研一家老人院时拍摄的照片。这家老人院每周都会来一趟这种卖菜的车,尽管院里的老人已经不能够完全自理,但是仍旧锻炼他们来自己买菜、选东西,虽然会有人辅助,但不会完全帮助,而是尽可能地让老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这种时候,老人就会觉得自己还有用,自己还能做很多事情,生活还在继续,心里就会觉得很幸福。我们跟着老人拍摄的时候觉得特别感动,一个老人腰都弯成那样了,还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挑选。
当然,老人院可以把摊位摆放到合适的高度方便老人购买,可是,他们要营造的就是这样一种尽可能真实的现实环境,让老人回归真实的社会场景。
小结: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康养康复的本质就是帮助老人自立,回归社会,过有尊严的晚年生活。那么,我们能做什么来让他们获得真正的自尊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老人依靠自身残存的力量战胜困难;给予合理的康复激励,让老人在主动锻炼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设计刺激感官的小惊喜,让老人在探索中唤醒认知意识;创造仿真的活动空间,让老人在真实场景中提高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康复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老人回归社会工作,而是要提高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人和他人的照护负担,让老人重拾自尊。
三、国内康养空间环境设计案例
这是我作为顾问参与过的一个项目,主要负责前期策划和一些空间设计,后期的室内设计是别的单位做的。今天,我想用这个实际案例在后期运营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做一点分享。
首先,这是一个南方的护理型康养设施,入住的大多数是护理型老人,还有一部分是自理健康型老人。设施占地约1.2万平米,床位约130张,地上共有四层。
案例问题1:定位高端,设计追求形式美
左边是这个设施前厅的照片,是由外国人做的室内设计,从沙发的色彩对比、灯具的选型等方面,都可以看出设计得很用心也挺漂亮。但是,运营之后发现,老人喜欢用靠近窗口的那张桌子,一方面是窗口区域更为明亮,另一方面是把桌子合并起来之后能形成一个较好的活动场地。不过,由于沙发比较重,搬动起来十分不便,而且在使用完成之后还必须恢复原状,又无形中增加了老人的使用负担;再加上老人对沙发的需求本身就不多,过多的沙发挤占了活动空间,在运营前期人数不多时还可以通过挪动来满足活动需求,但到了后期人数增加之后,显然难以形成更开敞的空间。
右边是这个设施前台的照片。前台前方设置了一块弧型的玻璃,外面有一圈栏杆,栏杆材质没选好,使用起来会觉得冷。弧型的玻璃,是为了让老人和服务人员之间有一个距离,不至于过分靠近而造成工作不便,我们也能从照片上看出,服务人员把一些办公用品摆在了中间进行一定的阻隔,也说明这个交谈距离的需求确实存在。但是,现在又出现的问题是,老人和服务人员之间有了玻璃、物品两层分隔,老人过来询问时,服务人员必须站起来从服务台绕出来和老人谈话,非常不方便,否则,隔着远距离坐着和站着的老人对话非常不礼貌。所以,服务台的设计有很多讲究,除了要照顾到服务人员和老人的桌面高低差别之外,还要注意到相互的关系,尽可能实现彼此间的尊重。这个前台的设计已经体现出这种意识,只是做得还不是很到位。
案例问题2:康复大厅视线不通,看护效率较低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康复大厅的平面是L形,L形的节点处设计有一块圆形的休息区域,为了保证这个空间的私密性和安静性,加了帘子进行了软性的空间分隔。虽然在视觉上帘子还起到了美化空间的效果,但是却阻挡了护理人员同时看到作业治疗区和运动治疗区的视线,降低了看护效率。为了避免出现照顾不周、危险不能及时发现等问题,只能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无形之中又加大了空间的运营成本。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大空间能提高看护效率的特点,而不能为了美观把空间分隔做得太强,影响到实际操作和实际管理。
案例问题3:家具设计缺少适老化考量
左边是刚才讲到的圆形区域沙发的照片,可以看到,虽然设计师设计了扶手,但在实际体验过程中,由于沙发扶手太低,无法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右边是设施里常用沙发的照片,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个是沙发太沉、太宽、没有抓手,搬动起来十分困难;另一个是沙发座面是白色,很容易弄脏,不适合长期且频繁的使用,无形中又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清洁负担。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要有“功能优先于美观”的意识,特别是给老人设计家具时,更不应该为了美观而忽略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好用性。
案例问题4:康复器械设计缺少对使用者的考虑
上面的照片反映的是康养院里做身体检查的那间屋子里的几个细节问题。老人在测量身高和体重时,如果采用图片里那种常规的测量器械,老人在单脚站立迈上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需要一根竖向的扶手来借力的,但是现状是并没有抓扶的位置,所以老人独自上称就容易发生危险;而旁边的测量仪器又因为下方有器械阻挡,老人很难靠近设备,胳膊难以伸过去,这样一来,不仅使用起来不舒服,而且还容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造成护理人员的误判。虽然这些细节很小,但设计师们要应该能够注意到这些潜在的问题和未来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不便。
案例问题5:适老化细节不到位
上面的照片是厕所里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细节。一个是厕所隔间门的小拉手,现在做得太小,老人开门关门都得用手指尖去抓,而且还容易出现卡顿的情况,造成老人突然的紧张和慌乱,所以,我们应该做成大一点的、环状的、有良好开关方式的拉手,方便老人使用和施力。另一个是洗手池下方的脚踩式垃圾桶,对于老人而言,稳定性特别重要,而老人的下肢力量减弱,单脚受力就很可能发生危险,因此,我们希望老人使用的垃圾桶应该是无盖式的,尽量去规避一切潜在的危险。
案例问题6:康复花园缺少对功能的设计
再看这个设施里花园的设计。设计师为了好看、为了形式,在半圆形的草坪上沿着圆形的边界均匀对称地布置了一排座椅,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些座椅很难使用,仅仅沦为了草坪中的装饰物。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接近座椅的硬质地面,草坪不仅有露珠会打湿鞋面,而且也不平整难以保证稳定;第二个问题是,座椅单排布置,无法形成对话关系,削弱了空间可能存在的互动性;第三个问题是,座椅背后毫无遮挡,在强烈的阳光下,老人根本无法较长时间的停留驻足,进一步导致了空间活力的下降。
案例问题7:康复步道旁种植落果植物可能产生危险
上面的照片是设施花园里的康复步道。蜿蜒静谧的步道很适合老人进行散步等活动,设计得也很漂亮,但是问题在于两边的绿植选择不对:落果植物在雨后落下很多小果实,老人踩上去很容易滑倒;大的梧桐树叶子掉落后重叠在一起,而叶与叶之间的摩擦因数很小,重叠的叶子又难以被识别出来,老人不经意踩上去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我们要么就不要把这些树种种在靠近步道的两边,要么就需要派人及时清理,避免老人活动过程中出现滑倒、摔伤等情况。
案例问题8:下肢康复器械使用频率不高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老人很少会使用锻炼下肢的器械,特别是右图中这种锻炼腰部灵活性的器械,由于不稳定,老人很容易出现扭伤、摔倒的情况,于是只能留给工作人员使用。但是,不管是减少这些器械的布置还是用明显的标示注明危险性,我们都应该考虑到老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情况,真正地站在老人的角度上来做设计。
小结:
虽然这个康养设施的优点有很多,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注意和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前期的策划做得挺好也比较到位,但是如果后期的细节没有设计好,还是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设计不仅是美学,更对需求的理解和细节的把控;适老不仅是安全,更是便利的活动和舒适的使用;康养不仅是器械,更是生活的重塑和自尊的培养。我们讲康复,就是要让老人尽可能恢复到自理的状态,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能够重新获得自尊,拥有选择的自由。
文章来源:周燕珉工作室 编辑:曾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