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13-099
微信保利和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进入保利和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养老行业迎来黄金时代,将诞生千亿级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06   浏览量:920

2020年,60后逐渐步入退休年龄,苦熬着的养老产业终见曙光。

过去的养老产业要么做成了房地产的生意,服务一小部分非富即贵的老年人;要么依附于政府,小打小闹。我见过的许多创业者,苦哈哈地做着,就是找不到很好的商业模式。

寻根究底,本质原因是愿意为老年生活付费的大规模用户群尚未形成。

现在,行业出现转机。

一、60后是第一批消费意识强烈的老年人

中国社会步入老龄化。2019年末,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换句话说,50后及以前老龄人口占据中国总人口的12.6%。

乍一看,这是一个巨大的养老市场。事实上,这可能是一个陷阱。

大概十年前,有位希腊投资人在中国做天使投资,当时他在欧洲通过投资养老产业赚了钱,打算来到中国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中国14亿人口,搞养老一定能赚钱。当时,他投了10来个项目,结果全都打了水漂。

没错,长远来看,养老产业在中国必然是赚钱的。但是,投资和创业的时机不对,将会白白耗费时间与金钱。

选择切入产业的时机很重要,最好是在曙光初露的时候切入,顺势而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10年前,中国老年人口的主力是50后及以前。这一批人很大一部分没有读过书,经历了不少时代的变动,吃了不少苦,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受到很大影响。

60后步入老年阶段,情况却不同了。

首先,这是一个更大的消费群体。60年代是中国出生人口暴涨的时代,尤其是1962-1969年,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这股婴儿潮持续到了1976年。

我老家农村里,60后基本都有四五个兄弟姐妹,最少都有两三个。60后超过2亿人口,加上70后的话,人口规模超过4.3亿,未来10年,这个群体将逐渐步入老年阶段,为自己的退休生活与健康买单。

 

老年市场_老人

 

 

其次,60后是时代变革的受益者。这群人赶上高考班车,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他们也享受了市场经济红利,典型代表是“92派”——指1992年辞职下海创业的企业家。

中国活跃的企业家里,很多是60年代初的人,包括马云、俞敏洪等。

跟他们类似的、数以亿万计的同龄人,尽管没有取得像马云、俞敏洪那样的成就,但相比之下他们比50后活得更舒适。在他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他们还享受到房地产商品化的市场红利。

除此之外,1998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才三十多岁,是中国第一代互联网网民,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他们眼界更为开阔,对互联网产品的接受程度更良好。

既有学历、见识,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是60后人的画像。未来5到10年,当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健康、享乐、舒适、体面付费。

这是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

二、养老产业每个细分领域都是千亿机会

面对一个庞大的、有消费意愿并且有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我认为围绕他们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养老产业,至少有100个细分机会,每个领域做好了,都是千亿级别的公司。

我在四川的一个县城里,看到了几家专卖老年鞋的连锁门店,鞋子价位在100到300元区间,设计主要偏向运动风格。

而十年前,我在县城里看到的,卖给老年人穿的鞋,主要是老北京布鞋,几十元甚至十几元一双。

老年人花两三百元买一双鞋,原因有防滑、走路舒适等。据烯牛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老年用品有6万多种,而我国仅有2000多种。

老年人对健康、对生命的重视,我认为这是未来养老产业最大的机会。

这次疫情对养老产业而言,最大的促进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更加惜命,更愿意为生命花钱。这是对养老产业的利好。

前些天有个创业者问我“李老师,疫情之下,是不是老年营养品的机会又来了?”我告诉他这个机会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一直都会有,只要你别骗人就行了。

除了营养品,有关老年人的食品、服装、居住、出行等都会有机会。

例如老年人食品跟年轻人的一定会有差异。上海有一个老年送餐的公司,他考虑的更多是食物的消化、营养、口感等因素,蛋白质要相对高一点,脂肪含量低一些。

 

老年人的饮食讲究

 

还有一些老人在冬天的时候专门跑去贵州养老休闲,那里环境好也安静。

另外,老年人的出行代步工具在农村地区也大有可为,有的老年人常开个3、4万块钱的新能源汽车在村里溜达,这就是部分老年人出行的现状。

只要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消费,在老年人身上都是一个独立的赛道。

在之前的专栏中,我提到老年人最大的痛点是害怕孤独。所以只要是破解孤独、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或者服务,能满足老年人精神消费需求,我觉得都是机会。

针对老年人,比起常规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还有一个很难做成、但必然是刚需的万亿级机会——养老看护。

2019年9月底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而实际需求数字我认为远远不止。

可以判断的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将是未来的主流,这将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国家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另一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承担。

三、养老创业能赚大钱但不是快钱

养老产业虽然看似处处是黄金,却不是唾手可得。

老年群体阅人无数,想打动他们是很难的。他们鲜有冲动型消费,一定会犹豫、选择、对比。想让老年人买单,最重要的是获取他们的信任,而信任需要时间的培养。

线上很难建立信任,线下接触将是建立信任的主要渠道。

前几年有个新闻,卖保险的小王给张大爷又洗脚又背上楼,老大爷最后把自己的40万积蓄全部给了他,买了保险。

老大爷的子女说父亲被骗了,然而老大爷却说自己是自愿的,“这个小王比我亲儿子还亲”。

 

做老年人的生意要获取老人的信任

 

想要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一定要通过线下的重度服务进行连接,还不是一次两次。这意味着,公司要做重,管理上的挑战也很大。

除了做重,如何将非标的服务标准化也是关键。这是我经常对CEO说的,“李志刚四杀”里的重公司、非标。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传统公司永远做不大。创业者必须将上门服务的流程、看护过程等动作标准化。

服务是很难标准化的,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但是服务动作要尽量做到标准化,甚至要利用系统来规范和跟踪看护员的动作、用户的反馈。

除了做重与标准化,创业者也应当因地制宜。

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相对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消费能力也更强,但是他们对服务的质量也更加挑剔。

而处于三四线城市的老年人,他们享受的社保体系相对薄弱,但人口基数庞大。这群老人他们自己有退休工资,子女也多数在外地打拼,日常生活比较孤独。

另外,三四线城市物价、房价便宜,场地的选择余地也更宽松。我认为未来老年行业,更大的机会应该在三四线城市。

一场疫情之后,原来的方向没了,不少创业者正在满大街转悠找方向,也有不少人瞄上了养老。

我想告诉创业者们的是,想赚快钱的请另寻出路,想赚轻松钱的也早点打消主意。

未来,只有那些愿意在养老行业扎根沉下心来干个十年二十年的人,只有愿意干脏活、累活、苦活的人,才会长期存活下去,才有可能赚到大钱。

养老这个行业钱不好赚,创业者不仅要有耐心,更要心怀善意。在老年人人生的最后一站,需要从价值观上树立善意,陪伴老年人走过最后的旅程。

耐心,有善意,只有拥有这样的价值观,我认为才能在这个行业走得更长远。

end

文章转自新经济100人、LinkedIn,如有侵删请联系删除!保利和品是老年用品企业

保利和品:专注于适老化产品的设计及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