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13-099
微信保利和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进入保利和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养老政策 | 7700万失能老人,适老化改造成当务之急,支持新增养老床位17万张
发布时间:2021-09-09   浏览量:501


政策


国家发改委公布:70亿“一老一小”投资已下达,支持新增养老床位17万张


日前,国家发改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设立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专项,简称“一老一小”专项。

  • “一老一小”专项重点支持公办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特困、低保、失独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

  • 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示范性医养结合项目,提升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

  • 支持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培训疗养机构,转型发展普惠养老项目。 


国家发改委将逐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一老一小”专项建设,日前,2021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已下达各地。“一老”方面,支持新增养老床位17万张,“一小”方面,支持新增示范性婴幼儿托位6万个

根据国家发改委微信公众号消息:本次专项投资聚焦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对全国范围内符合要求的214个公办养老、普惠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形成合力,改善养老托育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解决养老托育民生热点问题。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  20210901

■ 热点解读

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有助于扩大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养老研究


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超7700万


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7700万,失能老人将经历7.44年的失能期


研究显示,未来,即使将二孩、三孩政策对人口的影响纳入考虑,中国仍将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根据中度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到20%),并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20%以上)

在这11年的转变中,到203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后文简称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14%提高到20%。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比例持续增加,从2000年时的6.96%增长到了2010年时的8.87%,及2020年时的13.50%。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级行政区老龄人口规模

总体来看,如上图所示,2020年,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PLADs)中,30个省级行政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aging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7%;12个省级行政区进入老龄社会阶段(aged society phase),老龄人口比例超过14%,;只有西藏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这可能与当地期望寿命较低有关。

该研究估测,2020年,中国估计有1.0867亿到1.0879亿失能人口。到2030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增长为1.3624亿到1.3674亿。在202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达到5271万,预计到2030年,失能老龄人口在总失能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57%,如果不施加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话,这个比例将在2050年进一步增长到70%以上。根据该研究,2030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在总失能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57%计算,当年,我国失能老龄人口将超过7765.68万。
信息来源:教育部办公厅  20210824

■ 热点解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失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成为我国日益突出的问题。应实行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失能预防措施,以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不确定性,应该加强人口健康策略规划和管理的动态评估、及时调整和创新,以确保未来人口的生活质量。


地方


上海市民政局、财政局:印发《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发放管理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通知》及相关规定,现就本市老年综合津贴发放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发放对象和标准

具有本市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津贴。

津贴标准按照年龄段共分为五档,具体如下:

一)6569岁,每人每月75元。

(二)70—79岁,每人每月150元。

(三)80—89岁,每人每月180元。

(四)90—99岁,每人每月350元。

(五)100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二、津贴计算和发放

(一)津贴从老年人符合条件的当月开始根据适用标准按月计算。

(二)老年人自符合条件之月起二年内提出申请的,从符合条件的当月起补发津贴。逾期二年提出申请的,从申请当月的前一个月起补发前二年的津贴。补发的津贴不计利息。

(三)老年人因户籍迁出本市、身故等原因不再具有本市户籍的,津贴不再发放。

(四)津贴发放采取按季度预拨的方式,津贴发放月为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即1月、4月、7月、10月),津贴发放日为15日。

(五)非津贴发放月新审定的老年人,首次享受的津贴于当月或次月15日发放。

(六)津贴通过上海市敬老卡发放。

信息来源:上海民政局  20210825

■ 热点解读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社会养老福利制度的不完善、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已经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需要。因此,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加快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的关键。


适老化改造


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适老化改造成为当务之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将“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列入“十四五”时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五项提升行动之一。上述举措,为弥合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提高老人生活品质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适老化改造是当务之急

在中国,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只用了短短25年,速度如此之快,在全球都罕有先例。

  除了增速快,我国2.6亿老龄人口内部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报告显示,我国尚有未曾“触网”的老人近1.5亿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使用手机上网,无法适应数字化生活的他们,正在成为智能城市的“流浪者”。


大批老人的数字需求被大大低估了。《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15~2019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从2.4万亿元增至4.3万亿元,预计2024年总规模或将攀至8.6万亿元。2012年以来,全国老年用户对金融类应用需求激增,应用下载占比达42%,购物、特卖、积分消费类应用紧随其后。


二、加强“银发一族”的信息科学素养

虽然复杂快速的老龄化是社会亟待解决的巨大挑战,但其中也潜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市场。数据显示预测,“到2050年,55~65岁的中老年将成为我国人口占比最高的人群。”


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出发,推动全社会的适老化升级与改造,帮助银发族更放心、更便捷地适应并融入数字化时代,对于我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国务院在2020年11月快速反应,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更好地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然而,想要做好“适老化”改造,需要突破的绝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壁垒。


正因培养老人安全利用数字资源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是提高老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不仅能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也能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适老化设计不只是“放大一切”

近年关注适老化的企业正在逐渐多起来,如果将国家政策的助力视作注入池塘的活水,那么企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就是水里的鱼,是“盘活”这池水的关键。目前,许多数字产品都设置了“老年模式”,增加了大字体、听读等功能。但适老化的目标远非“放大一切”那么简单。


举例来说,有研究发现60岁老人视网膜的光线射入量只有20岁年轻人的30%,在70岁以后就只剩下12%,因此强化视觉对比度在科技产品的适老化改造中也显得更为重要。老人对红、黄暖色调的识别能力,要高于蓝、绿这种年轻人比较青睐的冷色调。除了视力会下降,人的视觉搜索能力也会随年龄变弱,因而(强烈的视觉对比)也是适老化设计的一项原则。

信息来源:北京科技报  20210906

■ 热点解读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了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但同时,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老年人更好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做实做细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增进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福祉,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