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113-099
微信保利和品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进入保利和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的金钥匙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量:866

       被喻为“超速度、超规模、超发展”,“井喷式、海啸般”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相应的老年生存与养老的伦理、经济、家庭社会、稳定保障等一系列沉重而复杂的问题日益凸显,不容回避。可以说,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但另一方面,老龄化系列问题又是相应社会时期的巨大负荷。养老中的“活着”与“活的更好、更健康、更科学”,与社会发展相平衡、相和谐已成为养老学、养老业亟需探索与实践的深层次、重份量的迫切问题。

 

 

       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什么?寿命长,体质差,患病多,高龄失能人群增长快,家庭养老能力弱,养老机构适老化应急医疗救助条件差,个体与家庭养老费用支撑有限、政府养老保障力量分散(多部门),还有许多人对已经来临的老龄化危机问题的认识不敏感、不到位等等。足见,老龄化、老年学、养老学、老年社会学、养老事业与产业等理论的研究、普及、践行于现今养老服务保障十分重要。其中,我国老龄的特点决定了老年医学的研究与应用的“首位”意义。

 

       老年医学是决定生存质量的主菜单

 

       老年人群多病共病罹患病率高的情况尤为突出,80岁以上共病率达80%,85%以上老人患有三种以上疾病。单从临床诊疗角度来看,目前的“常规”与“指南”已不能科学的涵盖老年医学要求。其缺乏的是细致与全面,这也是当前共病管理的缺憾。老年医学不是简单的临床诊疗,而是包括了老年心理、病理、生理、文化、社会等综合的科学理论。老年医学的关键就是最大限度地解除病痛、维护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老年医学体现的是“人本医疗”,就是指面对不可治愈的疾病,去积极解除“痛苦”症状的医疗健康管理。所以在老年医学研究、老年临床科研以及老年特殊用药、医疗,如阿尔兹海默、帕金森等系统性抗衰老方面,医科院校应设立老年系,或老年养护专业科目及专业课目。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病及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传统的诊断手段、多种繁杂的检查和治疗流程,难以适合年迈体弱多病的老人,所以,要将诊治流程优化为更便捷的形式,应针对老人的躯体、认知、心理功能,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因素,开展一站式零距离门诊、康复及住院服务。同时,对老年人功能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开展个性化干预,解决影响老人生命质量的轻、重、缓、急问题与矛盾,科学制定个体化生存菜单,方能保护老病叠加、雪上加霜的老年生存质量。

 

       建立拥有“病态”养老功能的复合型医院

 

       年龄增大、疾病增多、日渐增重,以至发展到离不开药物辅助和医护支撑,反复住院,“今”出“明”入,老人无奈,家人“折腾”,痛苦不堪。而且这种“病老”群体势必不断增量,也将造成影响家庭经济生活、社会稳定、伦理秩序等一系列矛盾问题。因此,建立具有因“病老”依赖医疗救护条件的复合型医院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功能复合型医院,在综合性医院的基础上复合有养老功能的院中院,在专业平台上有优越的医疗、康复与抢救条件,可随时随地解决“病老”的相应问题,及时、高效、安全、“保险”,相对长期且折腾少、麻烦少、风险小、拖累小。

 

       在有条件或可创造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建立“病老”护养的院中院,充分利用可靠的医疗护理条件,实现一个围墙内既可医疗康复又可养老保健,在国内已有成功实践。如西安工会医院,即在自身疗养院的基础上已转型成为目前拥有老年护理院中院的三级康复医院。医院以“医康结合、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健康管理与老年及社区综合服务相结合”为主线,以“三级康复、二甲医疗、一流养老、多维度健康管理”为特色,其中的老年护理院为全国首创中法技术合作,无论从设施设备、文化生态还是服务流程、医护保障,全面体现了适老化、智能化、标准化、品质化、现代化与人文化理念,受到了国内外医疗、康复、养老同行与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许,为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康复医学发展和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经验。

 

       医养结合是必由之路

 

       医为支撑、养为基础、康复辅助,科学结合,是应对银发潮涌、又“福”又“难”的金钥匙。越来越多的老年有病、多病、病害首位的事实表明,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都必须回拢在老必有医、医养结合的道路上。老龄化的超速度、多病化、失能多更是决定了医养结合的必然。高龄多病老人的离家养老既是无奈又是必然。在设施好、服务好、医疗好的条件中,“离家”虽不可能“十分”满意,但比之居家更为安全。养老机构必须设立医疗、急救条件,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是医养结合的基本路子。政府举办的“国家队”与社会力量办养老的“地方队”形成互为支撑的两条腿,让“养”为基础,“医”为支撑,这条医养结合加之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服务与管理之路,显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之道。

 

       融合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提供机构式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实行专业化医疗护理分区,建设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探索医康护养联动的医疗保险机制——医养结合最重要的是给老人和家庭安全、轻松、放心、适意的感受。

 

       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中,除了医护专业人员外,对照护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中突出的一项问题就是我国照护人员缺口巨大、严重缺乏。“照料婴儿的月嫂不缺,是因为月嫂收入很高,但是养老机构的服务员收入微薄,怎会有人来做?”当下,必须大力建设专业学校,尽快培养介于养老员和护士之间的一种职业,即照护师。而且要建树、崇尚养老照护师的条件与氛围,从社会尊重到福利待遇上形成强烈的职业荣誉感。组织素质好、有意愿的下岗或退休人员,对他们进行养老与基本医疗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懂养老、能助医、会助护、愿意为老年人服务、能提供中长期照料的照护师,形成补充养老服务人员的辅翼力量和现实速成的生力军。

 

       老龄产业刚性需求

 

       除养老机构外,老龄产业的配套需求广博,且成刚性。适老化、智能化、家庭化、人文化、生态化、情趣化、寓教化设施、设备的系列需求如医疗、康复、生活、辅具、房舍、家具、玩具、营养、娱乐等等,已呈现为加速前行的快车道,可谓商机无限,无疑是社会阻力最小,经济潜力最大的新兴行业。

 

       在养老机构设立上,重点支持各类面向半失能、失能、失智、高龄多病老人的医养结合型机构,首先解决最需要养老问题的老人与家庭困扰。理顺“医养结合”的服务管理保障机制,科学建立养老经费支撑的保障办法,克服多头管理、龙多水难,上头高调、基层为难的实际问题。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健康中国的总方针要求我们在做好医疗救助与养老保障的同时,更需从速建立医养结合管理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使整个医疗养老业的“软、硬”件平衡相应、科学有序、不断完善、健康发展,为老人安享晚年,为家庭、社会造福,为国家文明、富强增力。

 

 

来源:企鹅号  烛光妈妈